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妖怪臺灣地圖:環島搜妖探奇錄》,5幅全彩跨頁臺灣妖怪出沒地圖+人氣繪師
小G瑋設計15隻可愛妖怪;60篇奇景奇事,何敬堯親自踏查,足跡遍布臺灣北、中、南、東、離島!
《妖怪臺灣》作者何敬堯,親自走訪全臺及離島,採訪妖怪的蛛絲馬跡,在《妖怪臺灣地圖》中精選60篇最神祕而引人遐思的奇景奇事,引領讀者一起走進虛幻又真實的妖異之境。
妖怪雖然虛幻,仍有線索可以追蹤,更有實際的地景地物與妖怪有關。
妖怪並非虛無縹緲,他們的真身原形是鄉土記憶、族群歷史、民俗精神,乃至於都市經驗的累積。
而《妖怪臺灣地圖》是妖怪文化的實地考察書,藉由「妖怪」這扇窗口,讓讀者更加認識臺灣島的華麗與幽暗,引起讀者對於臺灣本土歷史、民俗的興趣。
《妖怪臺灣地圖》以縣市作為區隔,每個縣市至少挑選一個以上的景點來介紹,希望能理解各地傳說形成的文化脈絡。同時將「奇異」的傳說也納入考察的範圍,希望能更廣泛介紹臺灣各地發生的奇譚怪事、傳說軼聞。因此本書的搜奇範圍,事實上包含「妖怪」與「神怪」這兩類故事。另一方面,何敬堯也試圖追索臺灣妖怪文藝作品的脈絡,從文學、繪畫、電影、歌謠……等等面向去爬梳古往今來的妖怪創作。
山海世界,森羅萬象,臺灣島嶼流傳的妖怪傳說,等著繼續述說下去。
本書特色
5幅全彩跨頁臺灣妖怪出沒地圖+人氣繪師小G瑋設計15隻可愛妖怪。
60篇奇景奇事,作者親自踏查,足跡遍布臺灣北、中、南、東、離島。
詳細地址資訊,讓你可以Google定位,一一探訪。
精采實景照片,讓讀者就算無法親自成行,也能身歷其境。
豐富史料,古書古畫的妖異圖繪大公開。
傳說故事與紀實寫作並行,文字平易近人,故事精采有趣。
精采內容:
北部
劍潭幻影中的魚精與龍怪/月裡:大稻埕的古井魔女/鶯歌的妖鳥傳說/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
中部
馬與兔守護葫蘆墩寶藏/南屯盛事:穿木屐、躦鯪鯉/打廉村傳奇:鯰精滾大水/邵族往事:茄苳樹與獠牙精的戰爭/日月潭人魚:達克拉哈
南部
府城怪談:林投姐復仇記/情色奇案:呂祖廟假燒金/渡海遇難記:墾丁的荷蘭公主
東部
美崙山的巨人阿里嘎蓋/七星潭的青石妖怪/羅山村的四項寶物/七腳川大樹下的鬼火
離島
蘭嶼惡靈想像:狐狸、惡鳥、魔鬼樹/椰油部落的食人章魚/魔鬼棲宿的五孔洞/蘭嶼傳奇:仙女與巨人的故事/七美人的女魂花
好評推薦
敬堯為揭曉台灣妖異奇聞踏查全台,讓我想起《宗像教授異考錄》的主角宗像;不同的是,敬堯用遊記做文化推理,將一地一處深睡的妖異故事喚醒,篇篇精彩萬分──角斯,《台灣妖怪地誌》創作者
作者介紹
何敬堯
作家,臺中人,臺灣大學外文系、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臺北縣文學獎。
著作:
2016年,懸疑小說《怪物們的迷宮》
2017年,文獻摘錄《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2018年,奇幻小說《妖怪鳴歌錄 Formosa》(獲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
繪者簡介
小G瑋/想方子工作室
臺灣畫家小G瑋,想方子設計工作室藝術家。畢業於復興美工及東海大學美術系油畫組,喜歡具有東方文化的歷史題材或是帶有科幻元素的創作,畫作風格或為古樸、質感懷舊豐富。又或以水彩、壓克力手繪或電腦繪圖表現神鬼科幻題材。
著作:2016年,《點子狂想-Transit桌遊》、《東方眾神畫冊》;2017年,《東方神話》;2018年《未來漁夫&秘雕魚》
得獎作品:2008年,油畫《那些年》(獲國泰藝術節-金獎)
目錄
北部
奇景一 劍潭幻影中的魚精與龍怪
奇景二 月裡:大稻埕的古井魔女
奇景三 臺北的蟾蜍精與降妖者
奇景四 老公仙祖:獻祭十四份埤的守護神
奇景五 鶯歌的妖鳥傳說
奇景六 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
奇景七 基隆七號房慘案
奇景八 石爺浮水救孝子
奇景九 風水大戰:雞母鬥蜈蚣
奇景十 毒殺鯉魚精的計謀
奇景十一 鄭崇和墓的傳說
奇景十二 古書中的妖怪繪畫
奇景十三 植物變化成妖鬼
奇景十四 對抗鬼怪的絕招
奇景十五 貪吃妖怪的真身
中部
奇景十六 馬與兔守護葫蘆墩寶藏
奇景十七 南屯盛事:穿木屐、躦鯪鯉
奇景十八 金星石珠:美人魚的餽贈
奇景十九 幽靈船來抓人
奇景二十 打廉村傳奇:鯰精滾大水
奇景二十一 邵族往事:茄苳樹與獠牙精的戰爭
奇景二十二 日月潭人魚:達克拉哈
奇景二十三 水災與臭聾王爺
奇景二十四 豬娘娘廟的黑皮夫人
奇景二十五 水牛厝的牛將軍廟
奇景二十六 奇遇:白骨精、水鬼、魔神仔
奇景二十七 沙鹿收驚採訪記
奇景二十八 聽暗掛:中秋聽香的占卜實驗
奇景二十九 臺日妖怪模型比賽
奇景三十 七月鬼門開
南部
奇景三十一 府城怪談:林投姐復仇記
奇景三十二 陳守娘化鬼申冤
奇景三十三 情色奇案:呂祖廟假燒金
奇景三十四 石母宮的鄭母奇石
奇景三十五 白馬名家的寶藏傳奇
奇景三十六 大路關傳奇:石獅三兄弟
奇景三十七 渡海遇難記:墾丁的荷蘭公主
奇景三十八 椅仔姑:女孩心事唯我知
奇景三十九 恐怖童謠:請神請鬼的鄉土遊戲
奇景四十 民間的妖鬼想像:外方紙
奇景四十一 民間的妖鬼想像:十殿圖
奇景四十二 烏鬼的歷史之謎
東部
奇景四十三 妖精大戰:鯉魚精戰山貓精
奇景四十四 美崙山的巨人阿里嘎蓋
奇景四十五 七星潭的青石妖怪
奇景四十六 羅山村的四項寶物
奇景四十七 乘鯨逃離女人島
奇景四十八 花蓮鬼屋:松園別館
奇景四十九 七腳川大樹下的鬼火
奇景五十 慶修院的治病石碑
奇景五十一 貓將軍爺:貓魂變天神
奇景五十二 追尋龍銀飛錢的蹤影
奇景五十三 簡述臺灣鬼怪電影史
離島
奇景五十四 蘭嶼惡靈想像:狐狸、惡鳥、魔鬼樹
奇景五十五 椰油部落的食人章魚
奇景五十六 魔鬼棲宿的五孔洞
奇景五十七 蘭嶼傳奇:仙女與巨人的故事
奇景五十八 七美人的女魂花
奇景五十九 祈福鎮風:鷹塔、魑魅魍魎碑
奇景六十 龍女與妖鱷的悲戀
參考文獻
圖片出處
序
妖怪追蹤,海島搜奇──臺灣妖鬼神怪的魔幻世界
若要進行臺灣妖怪的探索,除了文獻調查之外,實地訪查更是重要環節。自從開始編纂《妖怪臺灣》,我也同時進行田野調查,陸續走訪與妖怪相關的地點,希望能更加理解臺灣妖怪的魔幻境域。
《妖怪臺灣》系列作是妖怪文獻的資料庫,而本書《妖怪臺灣地圖》則是妖怪文化的實地考察書。
雖然近年來臺灣興起了本土妖怪文化的風潮,但還是有很多人質疑「臺灣妖怪」的正當性。這些懷疑非常合理,因為「妖怪」一詞本來就不是臺灣人習以為常的民俗用語。
在民俗上,臺灣人對於超自然的存在,更通用的詞彙是「鬼怪」、「精怪」、「神怪」,原住民各族也有各自稱呼,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既然如此,我為何要用「妖怪」這個名詞來統稱這些超自然、魔異之事物?
我一開始做妖怪研究的時候,被這個想法困惑很久。在臺灣的歷史學、民俗學的觀點上,使用「妖怪」這個名詞是不太正確的稱呼,牴觸了本土傳統。後來,我參考了一些資料,想法慢慢轉變,或許這個名詞並非全然錯謬。從某些立場來看,臺灣這座島嶼也具有形成「妖怪」這個詞彙的潛在力量。
‧華麗島的「妖怪」?
很多人以為,臺灣妖怪研究是近幾年才開始,這是不太正確的說法。事實上,早在八十幾年以前,臺灣就有學者試圖用妖怪觀點來解析本土宗教。
曾景來撰寫的《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1938)是早期使用「妖怪學」面對臺灣妖異文化的書籍。以下摘錄曾景來的說法:
「妖怪是一種變化,是平常罕見的珍奇現象,甚至是令人畏懼的。但因人類喜歡新奇,所以,就算妖怪恐怖,仍然很喜歡。這種矛盾是一種變態,但也是共通的人性。……(略)……臺灣的驅邪壓煞等巫術,避祟、牽亡等儀式,都是以妖怪的存在為前提,可以說是病態的迷信。這是道士、乩童、紅姨、術士等的專業事項,他們為圖職業上的私利,因而製造人為的怪談,以建立最有利的地位。」
曾景來書中寫到臺灣妖怪故事可以分為「物理的怪談」、「心理的怪談」……等等概念,很明顯參考自井上圓了《妖怪學講義》(1896)書中的妖怪分類。
井上圓了是明治時代的哲學家,他為了提升日本文化,於是建議人們應該捨棄非科學理性的迷信思想。迷信的領域包含妖怪,而他認為很多妖怪來自於人們的誤解。他為了證明妖怪不存在,協助人們辨別妖異故事的「真假」,於是他撰寫《妖怪學講義》,並四處演講,宣傳理念。奇妙的是,雖然井上圓了的本意是提倡科學文明,但是藉由他的研究,虛幻的日本妖怪反而開始具有學術化的實體,並且讓人更加著迷。井上圓了的妖怪研究,啟發了人們對於妖怪的認識,井上圓了也被後人稱為「妖怪博士」。
曾景來的觀點,很明顯承襲井上圓了「破除迷信」的概念,書名寫「迷信陋習」也反映了他的企圖心。不過,如同井上圓了最後成為妖怪博士,曾景來也成為早期嘗試以妖怪觀點分析臺灣民俗信仰的學者。雖然書中提及臺灣妖怪的篇幅不多,但是這一本書也成為「臺灣妖怪學」非常早期的端倪。
因此,若說臺灣從未發展過「妖怪學」,這是不太正確的說法。
但是,我也不能否認,曾景來的妖怪學說並未受到重視,之後罕有學者會以「妖怪」這個名詞來分析臺灣民俗文化。
既然如此,為何我要以「妖怪」作為臺灣妖異研究的關鍵字呢?我很猶豫,臺灣民間故事中的精怪、鬼魂……是否能統稱為「妖怪」?
若從臺灣民俗中的「鬼怪」、「精怪」、「神鬼」……等等名詞之中,想找一個詞彙來統稱這些妖異文化,其實會遇到很多困難。例如,只以「鬼怪」統稱,就無法包括「精怪」、「怪獸」之類的存在,反之亦然。若講「神鬼」也不好,因為臺灣人普遍認為「神」是神聖的存在,不應屬於妖異,而我真正想探討的其實是那些比較「不神聖」的陰靈文化,「神鬼」這個名詞似乎不適合。而且,臺灣民間信仰中的超自然存在,有時候難以區別祂們究竟是神、鬼,或者是其他的存在。例如,椅仔姑根據原始傳說,應是女鬼,但在民間儀式中,又會將祂視為可以膜拜的「神」,那祂究竟是神是鬼?此外,在民間文學的領域上,又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等分類,這些故事中的妖怪、神怪又該如何界定?
這些難題,都讓我非常困惑。
直到我研究日本妖怪文化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事實,總算才稍微解決我的困惑。
我們一向認為日本人講「妖怪(ようかい)」這個詞彙有著悠久歷史,但這是不太正確的概念。日本人普遍開始講「妖怪」,是從明治時代以後才約定俗成的風潮。也就是說,日本人廣泛講「妖怪」大約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已。
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在明治時代以前,日本人對於超自然的妖異存在,會以不同的名詞來概括。例如,在平安時代,日本人習慣將附身的魔物稱為「物怪(もののけ)」,在江戶時代會將妖異之物稱為「化け物(ばけもの)」。
除此之外,日本人在十九世紀以前也會講「お化け(おばけ)」、「怪物(かいぶつ)」……等等名詞。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妖怪」這個名詞是在明治時代到昭和初期才逐漸被廣泛接受,是一種較新的統稱說法。
我恍然大悟,原來「妖怪」的統稱會因為時代不同而更改,會隨人們信仰習慣而變化。既然如此,是否臺灣的妖異文化也能具有這種「變化」?
其實,變化早已開始。
戰後,兒童讀物裡的臺灣民間故事,受到日本文化影響,已經開始使用「妖怪」一詞。
在我的童年時代,我與小學同儕就會以「妖怪」這個名詞來稱呼那些超自然的怪異存在,我們甚至將林投姐也視為一種恐怖妖怪,互相講女鬼怪談來驚嚇彼此。這種情形,當然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臺灣在一九八○、九○年代開始大量輸入日本漫畫、動漫,很多妖怪作品也進入臺灣。藉由這些妖怪創作,許多臺灣人逐漸會以「妖怪」這個名詞來統稱各種不可思議的妖異鬼怪。事實上,我也是因為《靈異教師神眉》、《犬夜叉》等等妖怪漫畫,才開始對妖怪產生濃厚興趣。
當然,日本文化是否能夠作為臺灣文化的參考,值得商榷。因為兩地屬於不同國族,風土民情當然不同,直接沿用「妖怪」這個舶來詞彙,很有疑慮。
只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若能將「妖怪」這個名詞進行在地化,是否也是一種路徑?如同「天狗」這個名詞一開始誕生於中國,後來傳至日本,經過長久的在地化,「日本天狗」的新面貌就誕生了。
是否,「臺灣妖怪」也能具有在地化特質?
因此,我進一步思考,臺灣的「妖怪」該如何定義?我認為,只想從理論來思考,這是不太好的方法。因為,第一步驟應該是去瞭解臺灣古往今來所有與妖異鬼怪有關的資料,然後從這些基本資料庫當中,慢慢統合、分類出臺灣的「妖怪」究竟是什麼。所以,我開始進行《妖怪臺灣》的整理工作,同時也訪查臺灣各地的妖異景點,希望能從文獻、田野的資料中,初步歸納出「臺灣妖怪」的基本定義。
在二○一七年,我的初步成果是將臺灣的妖異文化劃分四種類別。我將「妖怪」這兩個字視為四個字的縮寫,這四字分別是「妖、鬼、神、怪」,代表四種類型。
1. 妖:妖精、精怪,通常是物有其靈,魔物化變,擁有具體形象。
2. 鬼:鬼魅、鬼怪,形象曖昧不清,或人死成鬼,或以鬼命名。
3. 神:神怪、陰神、精靈,受到人們崇拜、信仰。
4. 怪:怪事、奇譚,也就是怪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
換句話說,我口中所謂的「妖怪」,其實與日語的「妖怪」截然不同。我在爬梳臺灣妖異文化的過程中,歸納出「妖鬼神怪」這四種類型,並取前後兩字,簡稱「妖怪」。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藉由「妖怪」兩字,讓本土妖異文化的推廣更為順利,通俗易懂。對於臺灣人而言,若以「鬼怪」、「陰靈」之類的名詞來稱呼,其實會讓人忌諱懼怕,避之唯恐不及。相較之下,「妖怪」兩字顯得不那麼可怕,容易親近,也具有更多的可塑性。
種種考量之後,我才決定以「妖怪」作為臺灣妖異研究的統稱詞彙。當然,我並非認為這是最佳、最適當的稱呼。畢竟這個想法立基於我初步的調查,還有很多問題還未深入研究。所以,我更希望的是,能藉由這個想法拋磚引玉,讓「臺灣妖怪」更加雅俗共賞,甚至會有專家提出更完善的論述,讓「臺灣妖怪」被更好的名詞所取代,甚至加深它的概念,進一步建立屬於臺灣的海島奇幻文化。
詳細資料
- ISBN:0010820988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臺南赤嵌、鹽行白馬精 影片來源:聯經出版提供
內容連載
‧妖精講古
基隆河流經大直山麓,河道急彎,形成潭池般的景致。水深且闊,易聚靈氛,不知何時孕育出一尾碩大魚精,依靠天地之氣而存活。
某年,國姓爺行軍至大浪泵社,被此河阻隔去路。倏然,風旋浪滾,翻騰的河水瞬間淹沒先鋒部隊。原來魚精正在吸納自然靈氣,吞吐之間就捲起狂波怒濤。
國姓爺瞥見巨魚,氣憤填膺,決心屠魔衛道。他高舉寶劍,向魚精擲射而去。魚精受劍創傷,一命嗚呼。此後,寶劍遺留水底,每逢黑夜就發出紅光。劍光朱冷,彷彿仍輝映著那一日魚血染紅整片大河的景象。
‧探查筆記
若要排名臺北奇譚的知名度,國姓爺殺魚精的傳說,肯定名列前茅。據說,這也是劍潭名稱的由來。
但其實,劍潭傳說一開始並無魚精。十八世紀纂修的《諸羅縣志》,只有說荷蘭人插劍於潭邊之樹,才有劍潭稱呼。
劍潭有怪物的傳言,可能直到十九世紀才逐漸成形。清朝詩人陳維英在〈劍潭夜光〉提及水底有劍也有龍,當時的文人也習慣在詩歌中想像劍潭龍影。也許此時傳說開始變異,樹中的寶劍被認為掉落於水底,甚至因為劍有靈氣,而被人們幻想為龍,或者出現寶劍能夠鎮壓水中之龍的傳說。
日治時期的民間文學,開始談論劍潭魚精。很有可能原先寶劍與龍的幻想,逐漸演變成國姓爺以寶劍屠殺魚精的情節。同時,民間也有傳聞,國姓爺當初斬殺的怪物,其實是蛟龍。
如今,劍潭有龍怪、魚精的說法仍盛行,不過卻是魚精故事最為通俗,甚至衍生出魚精乃是「鯉魚精」的新說法。劍潭傳說,經過數百年來的「加油添醋」,顯得更加神秘。
為了找尋古劍潭,我從大龍峒的圓山捷運站出發。大龍峒,舊名「大浪泵」,昔時是凱達格蘭族居住地。我沿著中山北路三段往北走,可以抵達基隆河。河上有中山橋,過橋之後往東走,就會來到河濱公園。
這座公園,曾矗立聲名遠播的劍潭古寺。據說有一隻紅蛇在此地擋住普陀僧人去路,僧人心有所感,便在此地募資建寺。現今此處青草茵茵,民眾正在跑步、遛狗,儼然成為市民休閒地點。
曩昔的寶劍紅光、擋路紅蛇,皆如幻影,惟剩山丘上的圓山飯店紅色樓閣,高聳青空之中。
... ... 一線洞見. TIMOTHÉE GLEIZE: FASHION + TECHNOLOGY = SUSTAINABILITY蒂莫西·格萊茲(Timthee Gleize)在法國勃艮第小鎮長大,他會從時尚雜誌和電子遊戲中獲取靈感。他對時尚的興趣使他走上了一條相當傳統的道路:在Condé和Français de la Mode學習,在Proenza Schouler和Alexander Wang實習,並在皇家藝術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直到2019年7月畢業後,他的實踐技能才使他發揮出虛擬設計的優勢。現在,設計師正在融合時尚和科技,利用這兩種媒介來探索可持續設計和虛擬替代品的概念。 ... ——Timthee Gleize個人作品 ... ——Timthee Gleize 今日話題 創作過程 數字設計與時尚界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使用CLO3D製作自己的作品 ...... ...... ... ——Sydney個人作品: Woman is Fickle Your website says: 『Digital rendering and VR bring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to the traditional design practice.』 What do you mean by this? 您說:「數字渲染和虛擬現實為傳統的設計實踐帶來了可持續性和效率。」這裡有什麼深層含義呢? // 這一理念來自我在時裝行業的工作經歷。在為奢侈品牌工作時,我看到他們的設計過程是多麼浪費。一個Look有多達十次試衣,這可能意味著十個不同的設計,印刷品和模特。我還發現,立裁是一種非常浪費的工作方式。我想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能否把整個過程都放在計算機內完成。當我回到RCA的時候,我在電腦上設計了我所有的研究生畢業設計。它讓我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即時性。當你在電腦上進行三維設計時,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輪廓,但當你在紙上畫畫時,你只能看到前面或後面。數字化設計意味著360度設計。 ... ... ... ... ——Timthee Gleize個人作品 How does that philosophy influence the way you design now? 這種理念如何影響你現在的設計方式? // 在用3D設計了這個系列之後,我有了所有這些衣服和我用同樣的工具設計的模型。從那裡,我開始創建一個三維空間。我把我的頭像放在空間裡,讓其他人進入我策劃的時尚環境。它就像是一個虛擬的展廳,但卻在玩弄人們的感官:人們可以看到我的設計,聽到我設置的音樂。有漂浮的衣服,更抽象的設計和更多詩意的元素。做實驗真的很有趣。虛擬展廳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工具,從顧客的角度來看,你每次都可以參觀一家新設計的商店。它將使您的購物體驗更加愉快和豐富多彩。 ... ... ... ——Timthee Gleize個人作品 In virtual reality, there’s an obvious lack of human touch and face-to-face contact. How do you address this? 在虛擬現實中,明顯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面對面的接觸。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 正是因為我想平衡這一點,所以我把溫暖的紡織品和色彩帶入了我的數碼世界。我認為科技中有一種社群和懷舊的感覺會更有利於它的發展,比如我們如何通過iCloud中存儲的照片和視頻獲取溫暖的記憶。 ... ... ... ... ——Timthee Gleize個人作品 「Technology can make a process like design feel cold, almost clinical. I wanted to balance that, so I brought warm textiles and colours into my digital world.」 Which programmes do you prefer and how did you learn to use them? 對於以前從未使用過Clo3D的人,你能從頭到尾解釋一下你的創作過程嗎?你是如何學會使用它們的? // 我個人使用的是Clo3D,同一類型的還有其他軟體,但Clo似乎對公眾最開放也最好上手。它專注於時尚視覺效果的渲染,並介於原始的3D程序和電子時尚模式製作軟體之間。除此之外,我喜歡使用Unity進行後期處理渲染,並創建我的虛擬現實體驗,將我的三維模型放置在空間中。我在SketchUp中創建三維空間。我通過觀看教程和大量的練習,學會了如何使用該軟體。當你開始掌握它的訣竅時,它就會變得有趣。目睹你的設計如何成形是很有意義的。 ... ... ... ... ... Can you give any examples of other people working in virtual reality and fashion tech, explaining why their work is progressive?你能舉一些其他人在虛擬現實和時尚科技領域工作的例子嗎? // 安娜·索菲·戈欽(Anna Sophie Goschin)正在研究一種有趣的製造方法,使用三維掃描、數控工具機和真空成型技術來製造服裝。我也喜歡Rick Farin的工作,他為Marine Serre和Xander Zhou工作。弗雷德里克·海曼(Frederik Heyman)為SHOWstudio和Gentle Monster製作了一些有趣的作品。他們使用數字作品作為一種新的方式來展示時尚,它更具策劃性和自由形式。 ... ... How did your digital design process fit with the teaching at the RCA? 你的數字設計過程如何配合RCA的教學? // RCA以培養多學科創新人才而聞名。我使用的設施和技術資源更適合建築學或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那裡的教學非常開放,只要我們能夠解釋我們的思想和方法背後的過程。Zowie Broach是一位才華橫溢、富有遠見的人,他渴望改變時尚。她影響我總是尋找更多的東西,並根據我自己的條件採取行動。 「The RCA is known for nurturing multidisciplinary creatives. I was using facilities and technical resources that were a more natural fit for Architecture or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 ... ... How do you plan to bring digital design to the wider fashion industry? 你打算如何把3D設計帶到更廣泛的時尚界? // 我正在研究更具視覺享受的3D環境和數字設計過程,人們可以更容易地使用。我對軟體的處理方式過去相當原始,這導致了我的數字設計的尺寸和舒適性的問題。我正在改進我的設計,把重點放在一些東西如何適合身體,以及它將如何轉化到物質世界。我想加入一家公司,分享我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並將科技視為時尚的未來。 ... ... ... ... ... ... ... ... ... ... ... ... Why do you think many big fashion companies haven』t adopted more sustainable processes? 為什麼你認為許多大型時裝公司沒有採用更可持續的流程? // 時裝業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但我希望它會改變。這項技術是多年前發明的,但時尚品牌才剛剛開始考慮3D技術。我現在的工作方式對更廣泛的行業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它表明了採用這個過程是多麼容易。過渡到一個更少浪費的設計過程將意味著客戶可以以一種更環保的方式獲得相同的產品。現在,我們有技術對人體進行數字掃描,以製作定製服裝。這可以避免生產過剩。除此之外,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我們完全停止購買實體服裝。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買一些數字資產,讓我們的在線化身在另一種在線生活中使用。時尚的未來是fantasy。 ... ... ... You』ve said you wanted to work within a larger company. Did you consider starting your own digital brand and why did you decide against it? What do you think the current limitations are for digital fashion? 你說過你想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你考慮過創立自己的品牌嗎?你為什麼不這麼做?你認為目前數字時尚的局限性是什麼? // 目前,我正在研究我想專注於什麼類型的項目,並製作新的數字設計作品。很難讓人們相信,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除了渲染之外的真實產品——它不僅僅是一幅漂亮的圖片或視頻。時尚界也缺乏對使用數字工具的人的支持。我們面臨的主要限制是人們願意給予這種新工作方式的關注程度。 ... ... ... ... ... ... ... ...責任編輯:於超華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3z58N2k.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2098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里胸部壓迫感中醫推薦北屯頻尿改善中醫診所豐原心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潭子情緒緊張中醫推薦 豐原睡眠品質變差改善中醫診所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中醫診所西屯焦慮不安看什麼科 大里缺乏食慾中醫推薦 許多人都在間中醫診所看好的豐原四肢麻痺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龍井肩頸痠痛看什麼科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中醫診所龍井腎臟功能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神岡肌肉、關節莫名痛看什麼科 這間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